跳到主要內容

祀典武廟

創建年代:明鄭時期永曆十九年(西元1665年)

沿革簡介:祀典武廟俗稱「大關帝廟」又稱「武廟」,是因為新美街的開基武廟稱為「小關帝廟」。清康熙二十九年(西元1690年),由台廈道王效宗主持重建關帝廳,將廟門改為南向,並擴大格局使其擁有正殿、後殿、左右廡廊及初拜殿、三川門、廟前石埕等,即今日所見之大致格局。

民國七十二年經內政部核定為一級古蹟。

民國八十年政府補助經費,修護一級古蹟,民國八十四年竣工。

台灣祀典武廟 http://www.baibai.com.tw/view-temple.asp?com_ser=1428



















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南鯤鯓代天府

創建年代:明末清初(約為西元1662年) 沿革簡介:南鯤鯓代天府創建於明末清初,位於台南市北門區,是台灣王爺的總廟,奉祀李、池、吳、朱、范「五府千歲」,俗稱五王。因為創建於台灣開闢期間,所以又稱為「開山廟」。 西元1817年至1822年,歷經五年於現廟址進行二次建廟。日治大正十二年(西元1923年)於原址擴建,昭和三年(西元1928年)竣工,也就是今日之「南鯤鯓代天府」。民國七十四年內政部核定為國家二級古蹟。 民國一百零一年十一月「南鯤鯓代天府」籌劃約半世紀的凌霄寶殿完工。動用一萬零八百兩黃金打造出獨一無二的鎮殿之寶──純金玉旨,高六.六公尺、寬兩公尺、厚六十公分。並於十一月十五日舉辦入火安座大典。 南鯤鯓代天府 http://www.baibai.com.tw/view-temple.asp?com_ser=665

台北市關渡宮

創建年代:康熙五十一年(西元1712年) 沿革簡介:相傳關渡宮香火源始自清世祖順治十八年間(西元1661年)。康熙五十一年(西元1712年)建「天妃廟」。 康熙五十四年以瓦整修,諸羅知縣題匾「靈山」。期間歷經多次整修,於日治時期明治三十年(西元1897年)第五次整修遷移現址。民國四十二年重建關渡宮,也奠定了今日之莊嚴輝煌的外貌。 關渡宮 http://www.baibai.com.tw/view-temple.asp?com_ser=4267

北投慈后宮

創建年代:大正七年(西元1918年) 沿革簡介:日治時代陳傳先生,於大正七年,雕塑天上聖母神像乙尊,暫借當時辜顯榮先生的田寮作為奉祀廟堂。昭和七年(西元1932年),大籬笆莊鄉紳陳振榮先生題匾額「慈后宮」。 民國五十五年,前殿改建落成,成為北投地區最主要的宗教信仰聖地。民國六十年,擴建後殿為二層樓,於民國六十四年落成。因為該宮所在舊地名為大籬笆,又被稱為大籬笆慈后宮或「北投媽」媽祖宮。 北投慈后宮 http://www.baibai.com.tw/view-temple.asp?com_ser=4270

四張犁文昌廟

創建年代:清道光五年(西元1825年) 沿革簡介:「文蔚社」是嘉慶三年(西元1798年)由曾玉音另與地方仕紳在北屯四張犁組成。而「文炳社」則是嘉慶五年(西元1800年)由當地儒者黃正中、林宗衡等人在現今廟地附近開設書房,教授漢學之「學會」組織。後來,二社合併,於道光五年,奉旨倡建文昌祠,二社社員成立「文昌會」,奉祀文昌帝君。 同治二年(西元1863年),於現址建廟,同治十年(西元1871年)竣工。民國七十五年依原型重修神殿、拜亭與三川殿屋頂,重建左右廂與庫房,並增建金亭與廁所等空間。 四張犁文昌廟 http://www.baibai.com.tw/view-temple.asp?com_ser=3317

台北文昌宮

創建年代:日治時代,詳不可考 沿革簡介:緣於日治時代中國大陸有一個商人來台經商,隨身伴駕。後因經商失敗,不得已將神像暫時置放於臺北雙連的叢林之中,一日無意中被一位婦人發現帶回,鄉民中一老翁認出是文昌帝君的神尊,於是在民生西路45巷營建小廟一間奉祀。 民國四十九年春,加以擴建。民國八十一年,因舊廟地處捷運系統北淡線上,奉市府核准拆遷至中山區民享公園內重建。 台北文昌宮 http://www.baibai.com.tw/view-temple.asp?com_ser=414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