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

鹿耳門天后宮

創建年代:明永曆十五年(西元1661年)

沿革簡介:西元1661年鄭成功率領四百餘戰艦抵達台灣鹿耳門外沙線,因水淺船隻無法行駛,鄭氏乃設香案焚香祝禱祈求媽祖助漲潮水;果然水升丈餘,順利登陸鹿耳門南岸北汕尾嶼,收復台灣。

「鹿耳門天后宮」,是鄭成功登陸後首建,當時信眾稱為「媽祖宮」。清康熙五十八年(西元1719年)由百官捐俸擴建為「天后宮」,同治十年(西元1871年),曾文溪改道,天后宮遭沖毀,「開基媽祖」神像暫祀民家,民國三十六年再重建,民國六十六年復重建,目前重建工程仍然持續中。

鹿耳門天后宮 http://www.baibai.com.tw/view-temple.asp?com_ser=1539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關帝殿

創建年代:明永曆年間 沿革簡介:相傳「關帝殿」建於西元1644年,最初只是茅草建築,到清嘉慶二十二年(西元1817年)重建時,才將廟宇規模加以擴展。民國九十二年正式通過ISO9001國際服務品質認證,成為繼歸仁「仁壽宮」之後,第二間取得ISO認證的廟宇。 關帝殿 http://www.baibai.com.tw/view-temple.asp?com_ser=1274

三鳳宮

創建年代:清康熙年間 沿革簡介:三鳳宮(舊名三鳳亭),所祀之主神為中壇元帥哪吒三太子,為三塊厝住民之守護神,故又稱「三塊厝太子廟」。昔時本廟為茅葺草創,經過幾番擴展重修,始成為略具規模之廟宇。同治九年同知張鑑道重修,其間在日治大正九年(西元1920年)再重修一次,民國三十六年再重修,民國五十三年為打通建國三路,廟前段抵觸道路被拆,乃擇地重建廟宇,即今三民區河北二路現址,建造時間共七年,至民國六十年始完成,將「三鳳亭」改稱為「三鳳宮」。 三鳳宮 http://www.baibai.com.tw/view-temple.asp?com_ser=3027

四張犁文昌廟

創建年代:清道光五年(西元1825年) 沿革簡介:「文蔚社」是嘉慶三年(西元1798年)由曾玉音另與地方仕紳在北屯四張犁組成。而「文炳社」則是嘉慶五年(西元1800年)由當地儒者黃正中、林宗衡等人在現今廟地附近開設書房,教授漢學之「學會」組織。後來,二社合併,於道光五年,奉旨倡建文昌祠,二社社員成立「文昌會」,奉祀文昌帝君。 同治二年(西元1863年),於現址建廟,同治十年(西元1871年)竣工。民國七十五年依原型重修神殿、拜亭與三川殿屋頂,重建左右廂與庫房,並增建金亭與廁所等空間。 四張犁文昌廟 http://www.baibai.com.tw/view-temple.asp?com_ser=3317

普濟殿 》⛩ 主祀: 池府千歲

 普濟殿 主祀神佛: 池府千歲  台南市中西區普濟街79號     電話: 06-2268774  【歷史沿革】 普濟殿創建於明永曆年間,原為佛教寺廟,主祀觀音菩薩,人稱「普濟寺」,普濟殿因位於城外,而兼有「會館」性質,經常供錯過進城時間的商旅人士借住一宿。傳聞曾有一同安人借宿,隨身攜帶的池府王爺神像因故留祀寺內,沒想到香火日盛,竟逐漸成為寺廟主神,使「普濟寺」改稱為「普濟廟」,又據聞寧靖王朱術桂經常遊憩普濟廟,故賜予「普濟殿」之名。 康熙25年(1686年),普濟殿初次重建落成,方向由坐南朝北改為坐北朝南,乾隆11年(1746年),石文耀等人曾發起重修;嘉慶22年(1817年),石克纘等人再度發起重修,當時住持僧邇蓮禪師,出錢購得普濟殿右側土地加蓋偏殿,奠定一本殿一偏殿的基本規模,此後經歷數次重修,卻於日治時代末期,遭盟軍轟炸,廟前拜亭毀損,民國34年,再次發起重修;民國63年,又再度重修,始成今貌。(節錄自《王城氣度》第廿二期) 沿革摘自台南市中西區公所 古蹟瀏覽 拜拜網《Taiwan》Formosa》首頁

嘉義市城隍廟》⛩ 主祀: 城隍尊神

 嘉義市城隍廟 主祀神佛: 城隍尊神 嘉義市東區吳鳳北路168號     電話: 05-2228419  創建年代:康熙五十四年(1715年) 在清治時期的台灣府諸羅縣官府最初創建的城隍廟,是諸羅城三大古廟之一 民國六十九年(1980年)重建大樓為六層,民國七十四年(1985年)完工 拜拜網《Taiwan》Formosa》首頁